當前位置: 首頁 >  正文

冬季傳染病健康教育(2023年特刊)
2023-12-15 08:44   審核人:   (浏覽量:)

一、流行性感冒

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呼吸道傳染病,其臨床特點為起病急,全身中毒症狀明顯,如高熱、頭痛、全身酸痛、軟弱無力等,而呼吸道症狀較輕。

傳染源

傳染源主要是患者,其次是隐性感染者。患者自發病後3-7日内均可從鼻涕、口涎及痰液等分泌物中排出病毒,傳染期約1周,以病初2-3日傳染性最強。

傳播途徑

以飛沫傳播為主,其次也可經口腔、鼻腔、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間接接觸傳播,此外,接觸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引起感染。

易感人群

流行性感冒在人群中普遍易感,尤其好發于小兒、老年人、有慢性基礎疾病者、免疫力低下者。

症狀

流行性感冒的臨床症狀以單純型、胃腸型、肺炎型和中毒型表現為主,單純型起病急,以全身中毒症狀為主,可伴有上呼吸道卡他症狀如咽喉不适、流鼻涕等,胃腸型以腹痛、腹瀉、嘔吐症狀為主,肺炎型可出現咳痰、呼吸困難等症狀,中毒型可有全身毒血症、神經系統受損、心血管系統受損等表現。

并發症

肺炎、神經系統損傷、心髒損傷、肌炎和橫紋肌溶解、膿毒性休克等。

藥物治療

神經氨酸酶抑制劑

其代謝産物能競争性地與流感病毒神經氨酸酶的作用位點結合,選擇性地抑制神經氨酸酶的活性,起到抗病毒作用。神經氨酸酶抑制劑包括奧司他韋等,對甲、乙型流感病毒均有效。

中醫治療

連花清瘟膠囊

具有清瘟解毒、宣肺洩熱的功效,連花清瘟膠囊對流感病毒具有确切的抑制作用,在治療H1N1甲流患者時70%~75%顯著緩解流感相關症狀,與奧司他韋組(75%~80%)相當,連花清瘟膠囊的不良反應更少、成本更低。

飲食調理

1.患者應以清淡飲食為主,多吃易消化、高維生素的食品,可滿足人體營養需求。

2.應注意少食多餐,避免暴飲暴食,同時,應增加患者的飲水量,保證水量充足,避免患者發生脫水問題。

3.患者應多食含維生素C的食物,如西紅柿、猕猴桃、梨子等水果,若患者食欲不振,可榨汁飲用。

4.患者在治療期間應盡量選擇半流質飲食,如面條、白米粥、蛋湯等食物,可降低胃腸壓力,有助于食物的消化、吸收。

5.患者應避免食用辛辣刺激、生冷、油膩食品,防止脾胃受損,加重病情。

6.咳嗽患者應注意少鹽飲食,因為鹽分過高對口腔及咽喉黏膜可産生刺激作用,加重咳嗽症狀。

預防措施

一般預防措施

1.保持室内空氣流通,流行高峰期避免去人群聚集場所如網吧、超市等,避免接觸呼吸道感染病人。

2.出現呼吸道感染症狀或有流感患者接觸史,應居家休息,盡早就醫。

3.注意個人衛生,勤洗手,避免髒手接觸口、眼、鼻,戴醫用外科口罩。

4.規律作息,适當運動,增強體質和免疫力。

疫苗接種

疫苗接種是目前預防流行性感冒最有效的方法,也是預防流感的基本措施,接種者可有效減少患流行性感冒的幾率,高危人群建議每年優先接種。我國目前使用的接種疫苗均有較好的免疫原性及安全性。

二、手足口病

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種常見傳染病。典型臨床表現為手、足、口、臀等部位出現皮疹、疱疹和潰瘍,多數患者預後良好,少數病情進展迅速,出現中樞神經系統損害和心肺功能衰竭,病情危重者可導緻死亡。

傳染源

手足口病患者和隐性感染者為主要傳染源。手足口病隐性感染率高。腸道病毒适合在濕熱的環境下生存,可通過感染者的糞便、咽喉分泌物、唾液和疱疹液等廣泛傳播。

傳播途徑

1.密切接觸傳播是手足口病重要的傳播方式,通過接觸被病毒污染的手、毛巾、洗漱用品、玩具、餐具以及床上用品、内衣等引起感染。

2.呼吸道飛沫傳播。

3.還可通過消化道傳播,如飲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和食物後可感染。

易感人群

人群對引起手足口病的腸道病毒普遍易感,以5歲以下兒童為主,3歲以下發病率最高。

症狀

1.出疹期

主要表現為發熱,手、足、口、臀等部位出疹,可伴有咳嗽、流涕、食欲不振等症狀。部分病例僅表現為皮疹或疱疹性咽峽炎,個别病例可無皮疹。典型皮疹表現為斑丘疹、丘疹、疱疹。皮疹周圍有炎性紅暈,疱疹内液體較少,不疼不癢,皮疹恢複時不結痂、不留疤。不典型皮疹通常小、厚、硬、少,有時可見瘀點、瘀斑。某些型别腸道病毒所緻皮損嚴重,皮疹可表現為大疱樣改變,伴疼痛及癢感,且發病不限于手、足、口部位。

2.神經系統受累期

多發生在病程1-5天内,表現為精神差、嗜睡、易驚、頭痛、嘔吐、煩躁、肢體抖動、肌無力、眼球震顫、共濟失調、眼球運動障礙、頸項強直等。

3.心肺功能衰竭前期

多發生在病程5天内,表現為心率和呼吸增快、出冷汗、四肢末梢發涼、皮膚發花、血壓升高。

4.心肺功能衰竭期

可在第3期的基礎上迅速進入該期。臨床表現為心動過速(個别患者心動過緩)、呼吸急促、口唇紫绀、咳粉紅色泡沫痰或血性液體、血壓降低或休克。也有患者以嚴重腦功能衰竭為主要表現,可見抽搐、嚴重意識障礙等症狀。

5.恢複期

體溫逐漸恢複正常,神經系統受累症狀和心肺功能逐漸恢複,少數可遺留神經系統後遺症。部分手足口病例在病後2-4周有脫甲的症狀,新甲可于1-2月長出。

并發症

腦膜炎、心肌炎、肺炎、肺水腫或肺出血、遲緩性癱瘓等。

一般治療

1.消毒隔離,避免交叉感染

患者需要隔離到體溫正常,皮疹消退,一般需要2周。

2.休息及飲食

注意休息,口腔有糜爛時進流質食物,禁食刺激性食物。

3.口咽部疱疹治療

在每次餐後患者需應用溫水漱口,口腔有糜爛時可選西瓜霜、冰硼散等任一種敷于口腔患處。

4.手足皮膚疱疹治療

注意皮膚保護,防止搔抓損傷。必要時可選冰硼散、金黃散、青黛散等任一種用蒸餾水稀釋溶化後用消毒棉簽蘸塗患處。疱疹破裂者,可局部塗擦1%甲紫或抗生素軟膏。

飲食調理

1.患者可食用白粥類、面條、米糊等,容易消化。

2.多食用新鮮的蔬菜和水果,如青菜、胡蘿蔔、橙子、猕猴桃、蘋果等,可補充維生素,也可提高患者免疫力。

3.雞蛋、瘦肉等食物中含有優質蛋白,适當食用此類食物可補充身體所需蛋白質。

4.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,如辣椒、大蒜等。

5.避免攝入生冷的食物,如生魚片。

6.避免食用含鹽量過高的食物,如臘肉、鹹魚、罐頭等。

預防措施

維持良好的個人和家庭衛生可預防手足口病的發生。

1.養成良好的個人習慣,飯前便後要洗手。

2.保持公共環境衛生,定期進行消毒。

3.養成良好的飲食衛生習慣,不喝生水、不吃生食。

4.避免和手足口病的患者密切接觸。

5.做好免疫接種。

三、支原體肺炎

支原體肺炎是一種特殊類型的肺炎,主要由支原體引起,支原體是介于細菌和病毒之間的一種能獨立生存的微生物。支原體肺炎好發于兒童和青少年,但近年來成年人也比較多見。發病前兩天可能沒有出現呼吸道症狀,沒有咳嗽,隻是全身的表現,比如發燒、渾身酸痛、頭痛,一般2-3天後開始出現咳嗽,而且屬于刺激性劇烈咳嗽,咳嗽一兩天後會伴有黃痰,或者白色的黏痰。

傳染源

傳染源主要是支原體肺炎病人和支原體攜帶者。

傳播途徑

以飛沫傳播為主。

易感人群

易感人群是兒童和青少年,在14歲以下的兒童和青少年特别易感支原體肺炎,成人在免疫力低下、抗病能力減弱的情況下感染支原體。

治療

1.一般治療:呼吸道隔離,休息,供給足量水分及營養。對症治療:忌用水楊酸類藥物以防溶血。一般選用具有緩慢而持久作用的解熱鎮痛藥,如對乙酰基酚等,高熱時輔以物理降溫。化痰止咳。清除鼻内分泌物,保持呼吸道通暢。必要時可霧化吸入。

2.抗菌治療:首選阿奇黴素,一天一次口服。因半衰期長,停藥後藥效尚可持續1周。其它大環内酯類新藥,如羅紅黴素,胃腸副作用少,體液濃度高,細胞穿透力強,半衰期長,用量小,分2次口服。也可選用左氧氟沙星或環丙沙星等。

預防措施

1.平時多到戶外活動,鍛煉身體,增強體質;

2.注意手部的清潔衛生,在外出回來及用餐前一定要用洗手液或香皂洗手;

3.在咳嗽或打噴嚏時用手絹或紙掩住口鼻,盡量減少飛沫向周圍噴射;

4.不随地吐痰,防止病菌污染空氣而傳染他人;

5.免疫功能較差的成人應盡量避免到人員密集的公共場所。

6.各種室内場所包括寝室、辦公室、教室等,平時要注意清潔和定時通風。

四、水痘

水痘是由水痘-帶狀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傳染病。主要發生在嬰幼兒和學齡前兒童,成人發病症狀比兒童更嚴重。以發熱及皮膚和黏膜成批出現周身性紅色斑丘疹、疱疹、痂疹為特征,皮疹呈向心性分布,主要發生在胸、腹、背,四肢很少。

傳染源

水痘患者為主要傳染源,自水痘出疹前1~2天至皮疹幹燥結痂時,均有傳染性。

傳播途徑

主要通過飛沫和直接接觸傳播。在近距離、短時間内也可通過健康人間接傳播。

易感人群

普遍易感。但學齡前兒童發病最多。

臨床表現

該病潛伏期2-3周。起病較急,可有發熱、頭痛、全身倦怠等前驅症狀。在發病24小時内出現皮疹,迅即變為米粒至豌豆大的圓形緊張水疱,周圍明顯紅暈,有水疱的中央呈臍窩狀。約經2-3天水疱幹涸結痂,痂脫而愈,不留疤痕。皮損呈向心性分布,先自前顔部始,後見于軀幹、四肢。數目多少不定以軀幹為多,次于顔面、頭部,四肢較少,掌跖更少。粘膜亦常受侵,見于口腔、咽部、眼結膜、外陰、肛門等處。皮損常分批發生,因而丘疹、水疱和結痂往往同時存在,病程經過2-3周。若患者抵抗力低下時,皮損可進行性全身性播散,形成播散性水痘。水痘的臨床異型表現有:大疱性水痘、出血性水痘、新生兒水痘、成人水痘等。

并發症

皮膚疱疹繼發感染 可引起膿疱疹、蜂窩織炎、敗血症等。肺炎、水痘腦炎、水痘肝炎、心肌炎、腎炎等均很少見。

治療方法

局部治療以止癢和防止感染為主,可外搽龍膽紫液,繼發感染者可外用抗生素軟膏。繼發感染全身症狀嚴重時,可用抗生素。忌用皮質類固醇激素,以防止水痘泛發和加重。

預防保健

隔離患者至全部皮疹結痂或出疹後7天。其污染物、用具可用煮沸或暴曬法消毒。接觸水痘的易感者應留檢3周,也可早期應用丙種球蛋白或帶狀疱疹免疫球蛋白5ml,可明顯降低水痘的發病率,減輕症狀。最近幾年研制的水痘病毒活疫苗,用于正常易感兒童預防有效。正在使用激素者,應酌情減低用量或停藥。

五、諾如病毒感染

諾如病毒又稱諾瓦克病毒。它潛伏期短、變異快、環境抵抗力強、傳播途徑多樣、感染劑量低,很容易在人群間造成傳播。諾如病毒全年均可發生感染,特别是10月到次年3月的寒冷季節呈現高發。常見症狀主要為惡心、嘔吐、發熱、腹痛和腹瀉,部分患者有頭痛、畏寒和肌肉酸痛等。兒童以嘔吐為主,成人則腹瀉居多,糞便為稀水便或水樣便。

傳染源

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傳染源。

傳播途徑

1.消化道傳播:諾如病人糞便或嘔吐物含病毒顆粒,嘔吐物可污染周圍環境、食物以及水源。正常人因為接觸污染水源與食物出現諾如病毒感染;

2.直接接觸傳播:即直接、密切接觸,為避免接觸傳播,應注意手衛生。吃飯前或便後需常規洗手,居家用洗手液或肥皂輔助清水沖洗幹淨即可,在外可用快速手消毒劑;

3.氣溶膠傳播:諾如病毒在密閉空間中通過氣溶膠可産生傳播,所以應定期為居室通風。

易感人群

普遍易感。諾如病毒感染後機體可以産生諾如病毒的抗體,但是這種抗體沒有明顯的保護作用。所以這種情況下患者即使有過諾如病毒感染,仍然可以反複的發生感染。

治療

多數患者發病後症狀輕,無需治療,休息2—3天即可康複,可口服糖鹽水或口服補液鹽補充嘔吐和腹瀉消耗的水分。對于嬰幼兒、老人,特别是伴有基礎性疾病的老人,如因頻繁嘔吐或腹瀉,出現脫水等較嚴重的症狀時,應及時就醫治療。并需要進行居家隔離,隔離時間為急性期至症狀完全消失後72小時。

預防措施

1.保持個人衛生,勤洗手,正确洗手。

2.食品充分加熱,定期對餐具進行消毒。

3.及時清除患者的嘔吐物和排洩物,并使用家用漂白粉或含氯消毒劑,對受污染的地面和物件表面進行清洗消毒。

4.處理時應戴手套和醫用外科口罩。

5.保持室内空氣流通。

6.在外就餐盡量不吃生冷、半生的海産品和水産品等食物。


關閉窗口

地址:湖北省孝感市交通大道272号

辦公室電話:0712-2345234

郵政編碼:432000

版權所有 ©威廉希尔·williamhill(中国)中文官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