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“将青春書寫在鄉村土地上,建功新時代,助力鄉村振興。”
6月30日下午,2022年湖北省大學生創新創業俱樂部“鄉村振興,青年有為”主題報告會在武漢理工大學舉行,5位投身鄉村創業的優秀大學生代表分享了各自的故事,并向大學生們發出号召。
将單一的豇豆芥菜循環種植産業發展成産品豐富的深加工産業鍊,是長江大學校友馬維下一步的創業計劃。這個來自農村的小夥,創辦江陵縣熊桂豇豆種植專業合作社,幫助周邊居民年增10000元左右,帶動500人左右閑散勞動力就業。他坦言,當初返鄉創業,很多人不理解,但是“質疑和嘲笑,都将成為我們前進路上的墊腳石。”

朱婷婷是一位從城市到農村,從浙江到湖北創業的青年,從襄陽職業技術學院畢業後,她回到浙江溫州創業,3年打造3個餐飲品牌,帶動就業2萬餘人。作為一位曾在湖北求學的大學生,她希望以自己的所長所能,助力湖北鄉村振興,帶動共同富裕。2021年,她回到襄陽創業,并開展公益助農活動,通過建立中央廚房,研發農特系列爆款菜品,幫助山區農戶搭建農産品産銷一體化供應鍊,打造綠色食材基地,打通農産品“雲”上銷路。目前精準扶貧120戶,戶均年增收1.3萬元,直接帶動1251人就業創業,間接帶動就業人數53000人。她滿懷激情地說,青年要将青春書寫在祖國的鄉村大地上,青春有吾輩,鄉村必振興。

還在湖北工業大學就讀的洪自然曾是一名山村留守兒童,為了實現幫鄉村緻富,讓農民返鄉的夢想,他緻力于電商富農和科技興農,将湖北各地鄉村的優質農産品通過拼多多、抖音直播帶貨等電商渠道銷售,2021年銷售額破千萬元,解決當地近千人的就業問題。
武漢理工大學博士研究生嶽文雯在鄉村的舞台上,綻放出了别樣的芳華。對農村充滿感情的她,一心想改變農村貧困落後的面貌,于是投身鄉村創業,創建“也蔬”有機蔬菜品牌。創業5年,她摸索出了“以有機農業+農創為核心的産業融合”特色發展模式,打造有機農業田園綜合體。她的蔬菜基地獲得了27項國家專利,全年能産出168種應季有機蔬菜。累計幫扶農民超過3500戶,年收入過千萬。榮獲全國“鄉村振興巾帼行動”創業創新女帶頭人等多項榮譽,還當選為武漢市人大代表。她動情地說:“感謝時代,給了我實現夢想的舞台和帶動家鄉村民緻富的機會。”

武漢工商學院校友張豔華擁有多重身份:作家、高校創業導師、企業及鄉鎮村智庫專家,還曾是知名企業高管、合夥人。曾用3年時間,走訪全國100多個村莊,完成著作《中國村幹部》,還擔任30多個知名企業、鄉鎮村智庫專家。她列舉了大量大學生村官、農村創客、園藝設計師等參與鄉村振興建設的案例,總結出大學生鄉村振興創新創業的實踐路徑:做強現代種養業;做精鄉土特色産業;優化鄉村休閑旅遊業;培育鄉村新型服務業;發展鄉村信息産業;發展多類型融合業态。她号召大學生們:“鄉村廣闊天地,青年大有可為。”

鄉村創業者們将青春獻給鄉村,帶動村民共同緻富的故事讓聽報告的大學生們深受感動,也讓他們心中燃起了參與鄉村振興創新創業的激情。武漢理工大學工商管理專業大一學生劉浩陽深有感觸地說:“這些創業者利用自己的所學所長,紮根鄉村大地,帶動村民就業、創業,助力鄉村振興,給我們樹立了很好的榜樣,今後我也想去鄉村創新創業。”
報告會由湖北省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指導服務中心、湖北省大學生創新創業俱樂部主辦,武漢理工大學創業學院承辦,來自我省12所高校的近200名師生代表聆聽了報告。